no軍工基地對于地球聯(lián)邦而言是個未命名星域,距離地球103光年。從地球地表視角看去,大概位置在比鄰👁💇星東北方😻🧝🚅28度角一巴掌的距離上。
別小看了這一巴掌,這對當下的🛫🏹人類而言,幾乎就是🍰🎵🤵探索的極限。人類步入太空的時間畢竟還很短🔸,很多技術雖然在高速進步當中,但是終歸還處于蹣跚學步的嬰兒期。
人類自弦紀元之初發(fā)現(xiàn)新美洲星系以來,迄今為止不過剛剛過去一百年多一點。雖說已經(jīng)在太陽系周邊發(fā)現(xiàn)了十余條🏓🐙天然蟲洞,并且由此成功進入了四個河外星系,有了今天的五大星系一說。但實際上在星系內的探索依然進展緩慢,100光年成為目前二代躍遷👦🤝🐹引擎的一個極限。
常規(guī)民用飛船要在相距100光年的兩個星域之間飛個來回就是一年時間,就是“熱帶高壓號”這樣的高速艦要飛往no✔😴軍工基地也需要整整三個月時間。如果以地球為核心劃出一個半徑100光年的球,那么在球的兩端之間往返一趟就是兩年。人類短暫的生命經(jīng)不起幾次如此長途的往返,所以哪怕知道遠方應該會有更多的宜居行星,也沒有多少人有繼續(xù)遠行的動力和欲望。
在這種情況下,no組織選擇在距離地球103光年的無名星域建立軍工基地,可謂是🐠最安全的選擇。就連風宇聽到這個距離時,也不免要哀嘆一聲“實在是太遠了😨!”
說起來風宇這六年多的光陰里頭,倒有大半是浪費在了漫🔨🛵🚺長的航程當中。而現(xiàn)如今他成為awa-ker的一員🏓,時間對于這個致力于阻止no霸權的組織而言彌足珍貴。且不說用三個月時間來飛行就等于給no更多的時間來吃透ms-102的技術,awa-ker也舍不得唯一的一張王牌將大量的時間浪費在慢慢航程中。
于是“熱帶高壓號”得到了一具外掛式助推器。
所謂外掛式助推器,其實就是一個可拋棄式輔助動力艙,包含獨立的動力爐和若干🥠👈〽臺躍遷引擎,進一步縮短躍遷頻率,以此達到更高倍數(shù)的航速。其使用方式就像舊時代的捆綁式火箭助推器一樣,可以在不對艦船結構進行大🤴改動的情況下直接掛載。
外掛式助推器是三代🔰♑躍遷引擎誕生之前的過渡產品,本質上并沒有🍣🏬🕒提高每次躍遷的距離,僅僅是依靠提高單位時間內的躍遷次數(shù)來達到提速效果。
而且這具外掛式助推器的造價可不便宜,基本上相當于一艘主力艦的價格,卻只能🖌🌀驅動高速艦這樣的小型艦船,而且使用壽🤮👱命僅有100光年。即便是在各國軍方也🥍📔不會常備這種奢侈品,最多是在dt3這樣的戰(zhàn)略要地準備一具,一旦遇到關系到戰(zhàn)區(qū)存亡的重大軍情才允許高速艦使用,以便向后方求援。
awa-ker還算不上財大氣粗💽,這具外掛式助推器也是他們擁有的唯一一具。給“熱帶高壓號”掛載之后,能將前往no軍工基地的時間縮短一半。也就是用一艘主力艦的價格來買一個半月時間,說起來也是🐰➖值得。
只是如此一來,“熱帶高壓號”和風宇注定又要來一次孤軍奮戰(zhàn),因為沒有一艘艦船能🛳🥒跟得上他們的速度。而且即便有外掛式助推器,一個半月的航程對于“熱帶高壓號”依然是不🐷🍂🌳小的負擔。
作為高速艦,其最初的設計是為了用來傳遞緊急情報,而不是用來長途旅行👍,其有限的艙位只能攜帶少量的補給物資。尤其是作為王牌機師專用艦的天火j型,用來容納機動戰(zhàn)士的整備艙就占去了相當大的艦內空間,能夠攜帶的補給物資就更少。之前在新非洲星系作戰(zhàn)時就說過,“熱帶高壓號”所攜帶的物資只能維持🔼一個月的航行。
對于這個問題,awa-ker倒是早有準備。自從兩年前發(fā)現(xiàn)了no這處遠離地球103😟💉光年的軍工基地,他們就開始著手在這一條航道上建立一座座中轉站。這些中轉站接受銀河系情報官夏洛克及后勤部長安德森的雙重管理,兼具情報站和補給站兩種功能。
awa-ker早已未雨綢繆地做好了有朝一日要進攻no軍工基地的準備,各中轉站都囤積了一批軍用補給。夏洛克親自為“熱帶高壓號”制定了航線,讓他們在距離目的地約40光年的一處中轉站進行補給。只要有夏洛克親自簽🏌發(fā)的識別代碼,即便中轉站的駐扎人員不知道“熱帶高壓號”的身份,一樣可以進行補給。
awa-ker安排好一切后,“熱帶高壓號”成員組再次回到🍄🎐太空中,他們的座艦此時依然在那艘運輸船中待著,并且已經(jīng)裝好了外掛式助推器。
在過去的兩💨🎚💔年里,“熱帶🛋🎈高壓👏🔀號”可謂名聞遐邇,先是去新非洲星系走了一遭,挑起了新歐盟與uac的戰(zhàn)火,接著回到新亞洲本土之后,又在e4星域向世人展現(xiàn)了王牌機師的正確用法。
從那時起,“熱帶高壓號”的系統(tǒng)識別碼已經(jīng)被各🖨🔃🚼國情報機構記錄在案,哪怕再怎么改變涂裝或🤤🚍者外形,也瞞不過有心人。
可以這么說,只要這架載著機動戰(zhàn)士ws的天火j型高速艦敢在地球圈露面,必然會引起各國的關注和追蹤。這點對于awa-ker相📏💉當不利,很容易被順藤摸🍖🕋🍭瓜地找到海底基🐯地來。于是風宇的座艦再次像袋鼠寶寶一樣被運輸船載著,直到飛出了太陽系才被釋放出來。
然后就是一次80🔕🍠0倍光速103光年的遠航開始。
800🎥🈹🍼倍光速是二代躍遷引擎的極限值,由六臺躍遷引擎輪流工作。每臺充能時間10分鐘,跳躍之后冷卻時間一小時。躍遷狀態(tài)下其他引擎不得處于充能狀態(tài),否則會導致能量外溢撕碎飛船。在這個極限值之上,哪怕安裝再多的躍遷引擎也沒法再提高哪怕是一倍光速。只有耐心等待三代躍遷引擎的誕生,才能突破這一極限。
而事實上沒有一艘正常的🐫艦船會安裝六臺躍遷引擎,那會導致飛船變成一個小頭大屁股的怪物。如果是民用飛船,后果就是運載量不足,運輸成本過高。如果是軍用戰(zhàn)艦,后果就是目標龐大,更容易被集火擊沉。也👽🐋🏍只有天生小巧的高速艦配合六臺小型二代躍遷引擎,才能追求🎻⛑這種速度的極致。
這是“熱帶高壓號”服役以來最遠的一次遠航,雖然之前從新亞洲轉戰(zhàn)新非洲星系的總航程更遠,但是中途卻在地球有過短暫的休整。而這一次高速艦的駕駛團隊卻要以10分鐘一次躍遷的⏳🍂⌚頻率連續(xù)飛行一個月,然后才能在awa-ker中轉站🔖停留一天進行補給✴🏕🗜。
這對以洛云曦為首🔦🏕的駕駛艙人員是一次巨大的挑戰(zhàn)。
雖然自動導航系統(tǒng)可以預先輸入航線讓系統(tǒng)自動駕駛,但這個時代的星辰海洋遠比舊時代的大海要來得兇險。沒有頭頂近乎亙古不變的星辰作為參考,沒有遍布天空的通🥀訊衛(wèi)星進行定位,星域間的航行只能是以前方恒星域作為導向基準。
而且更關鍵是人類對于躍遷飛行的掌握并不是那么精確,二代躍遷引擎單次1000個天文💰🤓單位的跳躍距離存在著較大的誤差,躍出點與理論值相差幾十個光秒🎻➡都屬正常。
如果駕駛艙內沒有人監(jiān)控著每一次躍遷與實際期待值的誤差并及時加😕以調整,也許幾個鐘頭之后,“熱帶高壓號”將會跳進某顆恒星🤕之中都說不準。
因為空間有限,不像大型🛄🦀➿艦只都🏔會備有三套駕駛班組,天火j型高速艦只能搭載兩班駕駛艙人員,分別是駕駛員、導航員和瞭望手各兩名。為了避免高頻率的躍遷飛行中一個人值班會出錯,每班至少要兩人執(zhí)勤。于是洛云曦將包括自己在內的機組六人分為三班倒,兩人一組各自負責8小時的48次躍遷的航程。
換句話說,每一個班次負🕞責四🦑💼⬇分之三🥔光年的航程。這在迄今為止的人類歷史上絕對是史無前例!